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網站地圖

當前位置:首頁 > 乙肝病毒 > 乙肝新聞 > 莊輝院士、賈繼東教授和尤紅教授團隊發現新的早期慢乙肝相關肝癌診斷模型

莊輝院士、賈繼東教授和尤紅教授團隊發現新的早期慢乙肝相關肝癌診斷模型

時間:2020-06-19 16:41:04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標簽:莊輝   賈繼東   尤紅教授
導讀:肝癌的早期診斷是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已有研究發現隨著患者從肝纖維化/肝硬化發展為肝癌(HCC)的過程中觀察到血清N-聚糖的變化,但對于肝癌的早期診斷以及與肝纖維化/肝硬化的鑒別診斷,尚未確定...

肝癌的早期診斷是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已有研究發現隨著患者從肝纖維化/肝硬化發展為肝癌(HCC)的過程中觀察到血清N-聚糖的變化,但對于肝癌的早期診斷以及與肝纖維化/肝硬化的鑒別診斷,尚未確定N-聚糖的預測性能。

最近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莊輝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的賈繼東教授和尤紅教授團隊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新的早期慢乙肝相關肝癌診斷模型(Glycomics-EHCC模型),其對早早期HCC的診斷效果優于AFP,且可以區分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和早早期肝癌患者。

莊輝院士、賈繼東教授和尤紅教授團隊發現新的早期慢乙肝相關肝癌診斷模型

研究方法

未命名-2.jpg

該項橫斷面研究共納入247例HBV相關肝病患者,其中40例有纖維化,60例有肝硬化,67例為早早期HCC(EHCC)和80例為中晚期HCC(LHCC)。在基線及之后每6個月對他們進行臨床,實驗室和超聲檢查?;仡櫺匝芯糠治鯡HCC診斷時和診斷前6個月和12個月的血清N-聚糖。

研究結果

N-聚糖圖譜可顯著區分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和早早期肝癌患者

將AFP的臨界值設為200μg/L,比較其對區分EHCC和LHCC患者與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的診斷性能。與LHCC的診斷相比,AFP對EHCC的診斷敏感性明顯較低,這表明AFP對篩查EHCC患者不敏感。

比較了肝纖維化/肝硬化,EHCC和LHCC患者之間的聚糖峰值(GPs)分析,研究發現肝纖維化/肝硬化和EHCC患者的六個聚糖峰值(GP1、2、3、4、7和8),以及EHCC和LHCC組中的四個聚糖峰值(GP3、4、6和9)中存在顯著變化,提示肝纖維化/肝硬化,EHCC和LHCC患者具有不同的N聚糖特征圖譜,可將EHCC患者與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區分開。

未命名-2.jpg

早早期HCC診斷模型(Glycomics-EHCC模型)對早早期HCC診斷效果優于AFP

選擇了三個聚糖峰值(GP1,GP2和GP4)來構建診斷模型,以區分肝纖維化/肝硬化和EHCC患者,該模型稱為Glycomics-EHCC模型(Glycomics-EHCC模型=8.673+1.019xGP1-2.97xGP2-2.078xGP4)。這三個聚糖峰值中,EHCC患者的GP1明顯較高,而GP2和GP4較低。肝纖維化/肝硬化和EHCC患者中,Glycomics-EHCC模型計算出的得分有顯著性差異。

未命名-2.jpg

將AFP的診斷性能與Glycomics-EHCC模型進行了比較,以區分EHCC患者與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將AFP的臨界值設為200μg/L,特異性可達到100%,但靈敏度僅為12.3%。Glycomics-EHCC模型臨界值設為-0.39,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4.6%和85.0%,這表明與AFP相比,Glycomics-EHCC模型對EHCC的診斷效果更優。

未命名-2.jpg

該研究比較了EHCC患者診斷前12個月、前6個月和確診時血清中聚糖峰值的變化。三個不同時間點,所有聚糖峰值相似,這表明這些EHCC患者的聚糖峰值分布已在6-12個月前發生了變化,該診斷模型可在診斷前6個月甚至12個月可發現潛在的EHCC發生。

未命名-2.jpg

在EHCC診斷前的6個月和12個月,Glycomics-EHCC模型的AUROC為0.96以上,與AFP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1)。EHCC臨床診斷前的6或12個月,Glycomics-EHCC模型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達到85%以上,而AFP的敏感性分別低于3%。因此,Glycomics-EHCC模型對EHCC的診斷具有早期預測意義。

所有這些數據表明,Glycomics-EHCC模型用于檢測慢乙肝相關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患者中EHCC的發生是值得期待的診斷模型。

肝霖君有話說

由于慢乙肝患者如果不進行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其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很高,采用現有診斷方式,很多患者在診斷出肝癌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因此如果能夠更早期的診斷慢乙肝相關肝癌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研究發現很多免疫疾病和慢性疾病與機體糖基化相關,而基于DSA-FACE技術,N-聚糖譜分析變得可行和可靠。該團隊前期驗證了N-聚糖圖譜作為肝癌新型生物標志物的潛在用途,該研究則證實了N-聚糖圖譜對慢乙肝相關早期肝癌診斷的價值。

N-聚糖圖譜的特定變化可用于區分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與EHCC。在裝備精良的臨床實驗室中,N-聚糖圖譜的可行性很高,并且僅需要2mL血清樣品。該研究中報道的多參數Glycomics-EHCC模型是一種在慢乙肝相關肝纖維化/肝硬化患者中檢測EHCC的有前途且微創的方法,具有更早期預測肝癌的臨床潛力。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整理于網絡,僅供參考,如果對您有幫助,留下您的閱讀感言吧!
相關閱讀
  • 第21屆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年會報道

    第21屆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年會報道

    2011年2月17-20日,第21屆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年會在泰國曼谷召開,388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肝病學者參加此次大會,其中中國學者834位。本報特派記者親臨會場,第一時間發回報道,.....
  • 歐洲肝病學會乙肝防治指南譯本

    歐洲肝病學會乙肝防治指南譯本

    本文旨在更新推薦意見,以優化慢性HBV 感染的管理。本CPGs 并未充分涉及預防包括疫苗接種。此外,盡管認識得到提高,但不確定的領域仍然存在,因此,臨床醫師、患者以及公共衛生部門必須繼續基于不斷.....
網友評論
本類排行
相關標簽
本類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Sitemap |

乙肝保健網 Copyright@ 2020-2023 www.jx-aj.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39586號
本站資料均來源互聯網收集整理,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跟我們聯系。

關注微信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