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記者:對于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已經有明確的治療方案,但是那些指征不明確的患者該如何治療呢?
路青華教授:對于E抗原陽性、ALT正常的這一部分的患者,到底要不要抗病毒?這個是困擾臨床醫生很久的問題,也是患者需要了解的。
這其實和個體差異相關,國內外指南中都明確規范了乙肝抗病毒治療的適應證,但是在真正臨床應用中,又有不同的情況。臨床上往往有很多E抗原陽性、ALT正常的患者,對于這部分患者我們也在觀察,也是患者最關注的一點,就是到底該不該抗病毒治療。
雖然E抗原陽性、ALT正常,我們還要觀察患者其他指標,例如年齡、家族史、彩超或者Fibroscan等,結合這些指標來進行判斷。如果情況良好,就給予密切觀察。如果年齡>30歲、有家族史或者影像學檢查發現輕微的炎癥改變,這些基礎條件不同,治療的條件就會適當放寬。不同的患者情況不同,認知程度也不同,所以我們要通過密切觀察,找出蛛絲馬跡來給患者治療。
如果有E抗原陽性、ALT正常的患者,出現炎癥改變,如果有條件,我們都建議他提早開始抗病毒治療,可以降低發生肝硬化、肝癌的幾率。
另外患者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抗病毒之后何時能停藥?長期服藥會不會有副作用?有沒有不良影響?
很多患者對這方面不了解,跟他講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他不清楚這個概念,我們就要用通俗的語言讓他明白,人體和病毒一直處于和平共處的狀態,注意生活規律,不要亂用藥,另外嚴格戒酒,保持這種平衡。但是部分患者既然符合了抗病毒治療指征,要想延緩疾病的發展就必須治療,就像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一樣,他們也是終身吃藥治療的,他們可以接受為什么乙肝患者就不能接受呢?這樣一解釋很多乙肝患者也可以接受了。
2、記者:我們經常會遇到讀者咨詢,治療一段時間后病毒量下降緩慢,該怎么繼續治療?
路青華教授:我在臨床上也遇到過這樣的患者,開始治療時病毒量迅速下降,但是一段時間后就不再下降,達不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這也涉及到個體差異的問題,可能與每個患者免疫介導有很大關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針對不同的患者要進行不同的觀察,以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例如我在臨床上遇到的一個患者,肝功能正常,影像學檢查也沒有發現明顯的炎癥,索性給他停藥觀察,停藥十幾年,每年都按時監測各項指標,情況非常好。
對于一些已經達到較好的應答效果的患者,在此基礎上可以借鑒珠峰項目,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考慮進行聯合治療,實現血清學轉換之后,追求更高的治療目標。當然這個目標要有一定的基礎條件,經過治療之后表面抗原月底,停藥后反彈的幾率越小,低到一定水平再結合干擾素聯合治療,可以達到臨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