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保健網:為廣大乙肝患者公益分享健康注意事項

網站地圖

當前位置:首頁 > 乙肝病毒 > 乙肝新聞 > 李文輝:找到乙肝 病毒進入人體的“門”

李文輝:找到乙肝 病毒進入人體的“門”

時間:2021-03-04 18:33:09

人氣:

編輯:乙肝新聞

導讀:前不久,美國乙肝基金會宣布李文輝因發現乙肝病毒入侵肝細胞的受體而獲得了2021年巴魯克·布隆伯格獎。該獎項被認為是乙肝相關科研和治療領域的最高榮譽,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也曾獲得該獎。

  李文輝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本報記者 周維海 攝

  李文輝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

  2021年春節前夕,記者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北生所)見到李文輝時,他正專注地閱讀一篇英文文獻,這位北生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似乎忘了約好的采訪時間。

  李文輝的辦公室面積大約只有4平方米,剛好能放下一張辦公桌和幾張椅子。“辦公室不大,但有張桌子有臺電腦,能看文獻就夠了。”他說。

  前不久,美國乙肝基金會宣布李文輝因發現乙肝病毒入侵肝細胞的受體而獲得了2021年巴魯克·布隆伯格獎。該獎項被認為是乙肝相關科研和治療領域的最高榮譽,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也曾獲得該獎。

  對李文輝而言,獲獎并未給他帶來太多改變。“得獎并不意味著什么。我還是該干啥干啥,做科研其實蠻辛苦,到了一站后,得往下一站走。”他說。

  李文輝的下一站,在何處?

  做重要且有挑戰的課題

  年少時住在鄉村衛生院的后院,李文輝看過太多飽受病痛折磨的人。從那時起,他便希望自己以后能為病人做點什么。

  “醫生都想治病救人,但受限于醫學發展水平,很多時候也是無能為力。要想制服病魔,就要大力發展基礎研究。”于是,李文輝選擇走進生命科學大門。

  2001年,李文輝在協和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隨后赴美國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后擔任講師。

  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后,李文輝和同事率先發現“非典”病毒的受體——ACE2,引起國際高度關注。“非典”疫情結束后,李文輝想做“更重要的事”——制服乙肝病毒。

  我國目前有1.2億乙肝患者,每年大約70萬到80萬人死于乙肝。乙肝尚無法得到根治,該病患者必須終身服藥。

  2007年,李文輝辭去哈佛大學醫學院講師一職,回國加入北生所,開始尋找乙肝病毒受體。

  自乙肝病毒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其相關的細胞表面受體。這個受體,是乙肝病毒入侵人體的“大門”。自上世紀70年代乙肝病毒被發現后,全球科學家前赴后繼尋找乙肝病毒受體,皆無功而返。

  李文輝很清楚,他可能也找不到。

  但,這是乙肝研究領域最難、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找到乙肝受體,就能為研制相關藥物開拓新路,為乙肝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一步步來??茖W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只要敢于探索,就有成功的希望。”李文輝知道,這不是一兩天或一兩年就能出的成果。

  探索未知前沿,讓李文輝覺得很“燒腦”也很過癮。“走別人走過的舊路和你自己蹚出一條新路,感覺完全不一樣。自己摸索,前面是一片黑暗,得自己找到一絲亮光,這非常具有挑戰性。”他說。

  北生所所長王曉東也不否認,挑戰的結果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要做‘從0到1’的原始創新,不就是在無數的不可能中,找那一丁點兒的可能性嗎?”王曉東說。

  “做別人沒做過的事,總是有風險的。你在最前沿,你也不知道你到底可以干成什么。不光是我,我覺得所有做創新性研究的科學家都是如此。”李文輝說。

  但他相信,所有科學都是實事求是的,只要往前走就可以了。

  就這樣,“冒險者”李文輝在同事、領導的支持下,以樹鼩為模式動物,帶著幾個學生,踏上尋找乙肝受體的旅程。

  攻克乙肝病毒受體難題

  在與病毒、樹鼩不斷“較勁”中、在一次次失敗中,5年倏然而逝,李文輝的實驗室團隊迎來了國際評估。

  國際評估是北生所每個實驗室負責人都要經歷的“大考”,不能通關就出局,沒人例外。

  然而,自2007年加入北生所到2012年,這5年來,李文輝的實驗室團隊只在《生物化學雜志》上發表過一篇關于手足口病的“小文章”,沒有一篇“重量級”的CNS(《細胞》《自然》《科學》三本國際權威期刊英文名稱的首字母)論文。

  為了讓李文輝安心攻堅克難,北生所領導破例將李文輝實驗室的國際評估延期。

  李文輝沒有辜負這份信任。2012年年中,李文輝實驗室確認發現乙肝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關鍵受體——鈉離子?;悄懰峁厕D運蛋白(NTCP)。2012年11月,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學術期刊《eLife》上。

  這是李文輝實驗室團隊發的第一篇關于乙肝的文章,也是因為這項研究,李文輝獲得2021年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如今,回首那5年,李文輝十分感謝北生所給予他的信任和支持。“做出科學成果需要勤奮、運氣,也需要支持。搞科研是一件奢侈的事,尤其做前沿科學,不光需要物質條件,更需要精神上的自由。”他說。

  2015年,李文輝成立華輝安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研發乙肝新藥HH003,目前已接近完成一期臨床實驗。

  研發HH003占用了李文輝一些時間,但他已習慣了在科研工作者和藥物研發者這兩種角色之間切換。“我現在走兩條路,一是認識乙肝病毒本身,側重于基礎研究,二是推動改善未來的治療手段,側重于成果應用。搞成果轉化,可以把在藥物研發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科研人員,科研的進展又能指導藥物研發。”他說。

  希望年輕人自由成長

  在王曉東眼中,李文輝是個很“二”的科學家。“他有‘二不申’:不申獎項、不申院士。”王曉東說。

  對此,李文輝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評價一個科學家,要看他做出什么成果,而不是以頭銜論英雄。提到牛頓、弗萊明,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們的頭銜,而是萬有引力、青霉素??茖W家做出什么東西來最重要,這是可以被寫進歷史的,頭銜只是輔助。”

  最近三四年,李文輝很少晚上12點以后還待在實驗室。“十多年前,我剛來北生所時,真不覺得累。早上7點就到實驗室,一直干到凌晨2、3點,都不覺得有啥。北生所提倡‘EmpowerYoungPeople’(為年輕人賦能),這個思路很對,要給予年輕人支持,讓他們放手干。”李文輝說。

  不僅要讓年輕人干,更要讓年輕人成長起來,這是李文輝堅信并踐行的一點。李文輝的團隊氛圍很融洽,這里沒有讓學生言聽計從的“老板”,也沒有人說了一定算,大家都是平等的。“大家時常一起討論,新想法層出不窮。這里就像富有活力的‘熱帶雨林’,而不是單調的‘白樺林’。”李文輝說。

  李文輝常跟學生說:“不應崇拜權威,但應該了解一個人是如何成為權威的,他做了什么、為什么有成績。一個人成為權威后,是不是意味著他說的就都對,這有一個大問號。”

  有學生評價李文輝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為人低調謙遜,和他相處讓人感覺如沐春風。

  對于他人的評價,李文輝坦言,自己“不太在乎”。多年來,他最在意的,是自己是否還在做“最難、最重要、最有意思的科學”。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整理于網絡,僅供參考,如果對您有幫助,留下您的閱讀感言吧!
相關閱讀
  • 第21屆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年會報道

    第21屆亞太肝臟研究學會年會報道

    2011年2月17-20日,第21屆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年會在泰國曼谷召開,388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肝病學者參加此次大會,其中中國學者834位。本報特派記者親臨會場,第一時間發回報道,.....
  • 歐洲肝病學會乙肝防治指南譯本

    歐洲肝病學會乙肝防治指南譯本

    本文旨在更新推薦意見,以優化慢性HBV 感染的管理。本CPGs 并未充分涉及預防包括疫苗接種。此外,盡管認識得到提高,但不確定的領域仍然存在,因此,臨床醫師、患者以及公共衛生部門必須繼續基于不斷.....
網友評論
本類排行
相關標簽
本類推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Sitemap |

乙肝保健網 Copyright@ 2020-2023 www.jx-aj.com 備案號:粵ICP備15039586號
本站資料均來源互聯網收集整理,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跟我們聯系。

關注微信
久久婷婷激情综合色综合也去